勞作教育
- 點閱:8344
本校第一任校長曾約農教授曾表示,勞作與課程在教育制度中有相輔相成的效果,做人與治學在教育精神上雙翼並重。勞作制度是本校創校即實施的獨特教育方式之一,更是國內各大學中率先倡導,最具開創性的教育制度。
基本勞作
基本勞作教育是本校勞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環,學生透過校園環境服務工作,學習與自我、他人及環境的互動,進而養成同理、負責、自律、關懷、合作等處事態度,這些態度同時也是現代優秀公民的必要素養。
基本勞作教育屬義務性,凡本校大一新生及二年級以上轉學生(入學第一年)均必須接受基本勞作教育,每週一至週五每天勞作30分鐘。勞作項目及範圍主要包括住宿場所、教室、校園環境及其他服務性活動。學生若領有重大傷病卡或其他不可抗力的障礙,可親自至勞作教育處登記,依實際狀況作適當的調配。
每學期基本勞作分為四期,透過跨院系、打破性別的分組方式,讓學生每一期到不同的地點服務,藉此增進對校園景物的瞭解,同時學習如何與人共事。此外,每期勞作均實施勞作課程日,由勞作教育助理分享「核心課程」與「加值課程」。核心課程共有八個主題,分別為用嚴謹態度做事、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與環境共舞、在團體中成長、自我管理、團隊力量大、另一個家鄉及全方位的成長,八個主題緊扣著勞作理念與公民素養議題,內容包括理論、實務、故事、人物及時事等多元材料,並設計能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與應用的問題,期能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一些切身相關的課題。加值課程內容則與學校歷史、人物、建築、景觀及生態等有關,使學生更認識校園,進而對學校產生情感與歸屬。
基本勞作成績以60分為及格,不及格者應補修,兩學期基本勞作成績均及格者始得畢業。基本勞作成績達規定標準(通常為70分以上者),得申請校內助學勞作、獎學金、教育學程、交換學生及各學系教學助理。
最後要請您特別注意的是,本學期基本勞作是從9月12日(星期一)開始。
助學勞作
助學勞作教育為本校立校精神,旨在幫助經濟弱勢學生藉由校內實作服務,獲得生活費的支持;全學年經費投入近4千萬元,嘉惠清寒學生總人數超過2千人。
助學勞作機會以數位E化平台服務全校師生,工作機會透過學校首頁「助學勞作資訊系統」即時傳遞,每週更彙整當週最新助學勞作工作項目寄至學生信箱,提供學生投個人履歷,並進行面談、媒合、錄取等作業。
助學勞作教育鷹架在幫助學生從實務工作中奠基職能力(溝通表達、持續學習、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創新、工作責任及紀律、資訊科技運用),為明日的挑戰做準備,其具體的做法為: (1)工作輔導:每位助學勞作生於實務工作中,均有專責的生活學習導師,指導工作知識、技能,及生活學業的關懷。(2)精進的教育訓練系統:幫助學生從服務工作中習得應對進退、待人接物的工作倫理,更透過主題講習、專案力、領導力等專案執行與反饋訓練,厚實職能力。(3)「清掃學習」企業接軌,發展職涯軟實力:「掃除」涵養大學生耐煩與教養,能有效累積大學生體認「凡事徹底」的執行力。本校於96年加入台灣美化協會,與台灣商業研究院董事長徐重仁先生、阿瘦皮鞋董事長羅榮岳先生等70多家的企業前輩,及非營利組織夥伴,共同走入社區,進行「清掃學習」共學,從掃除之身體實踐,安頓身心靈,建立品格、有序與歸屬的生活態度,進而關懷環境與社會。102年度勞作教育處榮獲高等教育唯一「全國社會教育公益團體獎」即為助學勞作教育奠基品格與服務精神的最佳例證。
歡迎新生加入助學勞作教育大家庭,「助學勞作組」將會是您大學生活中最好的朋友。若您有經濟上急迫性需要,又尚不符合助學勞作申請資格時,可親至勞作教育處辦理專案申請。
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是一個連結有意義的社區服務、課程學習、個人成長與公民責任的教與學的方法。配合課程目標,安排有意義的社區服務,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知識,為社區解決問題,並從服務中獲得自信,發展自尊,展現多元智能;同時透過反思帶領,學習同理,瞭解社會議題,發展公民責任感。
服務學習組負責全校服務學習業務之推展,在尊重教師自主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將服務學習內涵融入專業課程,提案申請經費補助。目前全校已有超過40%的科系開設過服務學習課程,透過與非營利組織的協同合作,進行各類型的服務方案。本校近年來積極回應鄰近的大肚山社區的需求,整合師生服務能量,發展出以在地需求為主的多元服務方案,使東海持續成為大肚山居民的祝福。
本校除了發展服務學習課程外,也重視社團及學生自主團隊所發起的服務學習活動。期藉由不同場域及多元議題的實踐經驗,幫助學生在面對社會需求及解決社會問題上,能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
資訊提供:勞作教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