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勞作教育
- 點閱:11831
基本勞作教育是本校於民國44年創校即設立的制度,其創始理念,在使學生於正課外,尚能獲得有關勞作的教育價值。因在勞作過程中,不僅能使學生瞭解勞作尊嚴與稼穡維艱之真意,體驗手腦並重與人格平等之真諦,且可養成負責、守時、勤勞、合作、誠實、服務諸美德。甚至畢業後,即能運用此種美德於實際生活,進而教導他人,影響社會。隨著時代的演變,基本勞作教育雖然在作法上有不小的改變,不過其精神仍與創校時無異。以下簡單說明勞作時間與區域規劃的原則。
勞作時間規劃
每學期之基本勞作分為四期,每期約為一個月。勞作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每天30分鐘,有早午兩個時段,另正計劃將增加黃昏時段。透過固定的勞作時間規劃,讓學生在享受大學自由生活時,也從中去規畫自己的時間安排。期中、期末考期間勞作不予實施。
跨系且男女混合編組
每一個勞作區域內至少分配四個系以上的學生,並且除了男、女生宿舍,以及比較偏遠的區域外,其餘區域採取男女混和編組的方式。如此可讓學生能接觸到不同科系、領域及異性的機會,對於學習人際關係中該有的容忍與體諒會有幫助;而勞作區域內輕重難易不等的事務,需要不同生理特質的人來完成,男女混和編組可以適度解決這樣的問題。
四期分配不同區域
四期分配不同的勞作區域最大的好處,應該是打破了學生僅僅往返於宿舍與教室的固定路線,每次分配到的陌生環境可以降低學生的厭倦感,使學生更熟悉校園環境,而透過親身的參與清潔打掃,則可以增加學生對校園的情感。
學長姐的帶領
透過同樣身為東海學生的勞作小組長,引導新生認識「大學生活」與「大學目標」,藉由每日的關懷去了解學生在大學的適應狀況,面對困難或是疑問時能夠給予建議,也提供管道讓行政單位能適時提供學生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