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推廣全球化視野,提升國際競爭優勢,培育具國際觀的專業人才,礙於目前各國仍受COVID-19疫情影響,無法進行異地教學與交流,農學院食科系由本校國際處辦理的國際交流補貼,於110年9月24日至11月26日期間,分別與本校姐妹校:日本國立東京海洋大學、國立鳥取大學、國立北海道大學及國立東京農業大學,舉辦四場線上講座活動,搭配不同專業的課程,與日本教授進行視訊學術研討交流,藉此讓同學可多元學習到其不同之專業領域知識,並可拓展視野,促進國際學術交流。
第一場邀請國立東京海洋大學的大迫一史教授,演講主題為「食用魚類守護海洋—邁向海洋資源永續目標」,以食品為出發點,環境永續為擴展主題,介紹SDGs「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並以其中第14項「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作為研究方向,期望由每個人的一小步,為我們的地球環境盡一份心力,邁向資源永續的目標。大迫教授分享研究內容,研究室將目前已知破壞海洋生態與經濟價值低之魚類或水產物質,利用不同的加工技術,提高價值並減少廢棄物的生成,讓食物更加多元化,從食品科學的角度也開創出不同的創意理念,同時也為食品市場帶來更有價值的新產品,可說是呈現循環再利用的目標。也同時維持海洋的永續發展。
大迫教授(左上)與師生的線上教學
第二場邀請日本國立鳥取大學 農學院院長 霜村典宏教授,講座主題為「日本菇類保健食材栽培現況」。因本系同學多次至鳥取大學進行異地教學,故同學對學校並不陌生,院長為讓學生對更了解鳥取縣及大學之特色,故介紹鳥取縣是一個自然生態豐富且四季變化多元的城市,且也是日本生產梨子重要的產地,另因無光害可在夜晚時看見許多星星,所以又稱星取縣。鳥取大學農學院擁有日本知名之「菌菇菌種保育中心」且產學合作開發產品,如開發日本米所釀造的日本酒和鳥取秋榮梨(甜度13.5度以上)。另因具有沙丘,故與國家級之「乾燥地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在乾燥地如何培育植物生長。
在介紹生產舞菇的栽培方式時,強調這些培養基只能使用一次,倘若進行第二次培養時,研究顯示菇類生長情形與品質皆不佳。而在講座的最後,著重在於環境保護的提及,目前鳥取大學會將廢棄的菌床回收且粉碎,當作栽培蔬菜的營養成分,達到環境資源共生的目的。另外,2011年東北大地震的關係,所引起的海嘯侵襲,當時有許多房屋設施倒塌,導致大量的瓦礫產生,因此學校也研究了在經濟復甦之外,將地區廢棄物木質材料有效的利用。此次的交流增添了同學們對菇類栽培的方式及有效的利用廢棄物(綠色能源的概念),且對這方面的議題會思考更多的面向,也讓同學們收穫良多。
霜村教授與學生們的大合照
第三場邀請目前為日本KEWPIE株示會社的研究人員,同時為國立東京農業大學的客座教授半田 明弘,講座主題是有關於「機能性蛋品開發與應用」。半田教授,將從KEWPIE這間公司的歷史到機能性蛋品及應用,使大家更加了解蛋品,並進一步分享近幾年來針對蛋品食品多元性開發,不僅限於蛋品不同加工方式與公司開發出來對於蛋食材的新加工技術,同時也將其應用於美妝及醫藥等產品,舉例如:利用蛋白的溶菌酶(Lysozyme)變性控制凝聚機制,製出殺菌液產品藉以達到抑制環境中的諾羅病毒(Norovirus);將雞冠為材料,以微生物發酵萃取玻尿酸(Hyaluronic acid),應用於注射或食用的錠劑(保健食品),達到關節保護的功效;乳酸發酵的蛋白飲品,應用在預防代謝症候群;由蛋黃中萃取出之卵磷脂(Lecithin),應用於流質食品(Liquid diet)或將藥劑包覆成乳化劑狀,在哺乳動物中可大幅增加腸道吸收效率。同時,這幾年公司亦花相當多時間,將自家的商品及相關的食材,利用各型態的研究方式,分析最適各年齡及族群食用的產品。
半田教授與學生們的大合照
第四場邀請國立北海道大學農學部 基盤研究部門畜産科學分野 應用食品科學研究室的玖村朗人、若松純一及早川徹等三位講者,分別針對「The flavor hidden in milk」、「Securing food and its safety: with a focus on meat products in Europe」及「Solubilization of meat proteins」議題做分享。全程以全英文的方式進行講解。
同學從第一位早川教授,了解目前畜牧業所存在的問題,再針對肉品之蛋白質專業研究說明,像透過添加胺基酸(His)與超音波技術,讓使鹽溶性蛋白質溶於水中,這對未來的利用將會更多元性。第二位若松教授,則以歐洲為例,分享食物之分類,帶入分類的目的,是以提供營養功能為組成。進一步,介紹不同地方肉製品的發展歷史,藉由此,告知肉製品的加工製程需考慮之條件(濕度等)。最後教授提到未來會面臨三個問題,包括:食物短缺、汙染物問題與食品中微量物質問題,值得大家去思考及探究! 同時針對科技的發展和技術,做一些總結。並告訴學生們,任何事情,都沒有正確答案,只要不要停止思考,就會有好的或更好的答案。更進一步,強調動物與人類的最大的差異性,是人類會思考,相當值得大家去省思。 最後由玖村教授分享牛乳中隱藏的味道。藉由起司與牛乳中蛋白質的差異,來說明香氣的變化。更深入介紹來源不同之凝乳酶於不同階段(前期、早期熟成、持續熟成等)其反應,與風味產生之密切關係。
玖村、若松和早川教授與師生的線上教學
此次國際交流線上講座的舉辦,師生不僅在學術交流上得到新啟發,同時也深入了解在國外研究中,持續對於食品的開發技術、食材的利用、動物科學、海洋科學與環境永續發展同時需要併行,在研究中皆會將永續發展與環境共生列入考量,致力於減少廢棄物產生。另外,藉由各地不同的姊妹校的講座老師們,也與師生分享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與文化,使學生們都收穫滿滿。同時,也希望在未來疫情趨緩時,同學們能前往各姊妹校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觀摩及交流,也希望能邀請教授們至本校進行訪學、學術交流及體驗台中特色小吃及觀光,加深彼此的情誼。
玖村教授與學生們的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