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學院辦理教育部「偏遠場域的經營-借力使力或眾志成城」論壇圓滿成功
106年12月4日東海大學紅土學院承辦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跨校交流論壇,以『偏遠場域的經營-借力使力或眾志成城』作為主題,邀請台北醫學大學、東海大學及美和科技大學三所學校各自介紹跨領域亮點課程,以及課程的創新設計、跨域連結;第二部分則是綜合座談,學校夥伴針對各自場域的執行現況與實際遭遇的困難相互進行分享與交流。
本校紅土學院以東海生態農場為實作模擬場域,以城市農園食農教育為核心,偕同專業課程與創新課程模組(共時課程、微學分、工作坊等),讓課程有機會連結企業、政府機構、附近社區以及附近中小學,讓東海師生不再只是在教室授課,更有機會接觸社會,開拓視野,與社會接軌。
紅土學院計畫由本校教務長林良恭代表分享執行成果與課程創新教學
本學期紅土學院特色課程邀請中文系許建崑老師分享『兒童文學』課程,該課程運用東海生態農場自然元素,導入兒童文學散文、歌謠、繪本中,培養學生環境關懷與土地素養建構,同時結合主婦聯盟綠繪本導讀工作坊種子教師,進行課程業界銜接,翻轉同學們對於綠繪本的思維與重新建構,並規畫在下學年能夠到各小學向孩童介紹食農概念,透過繪本裡的繽紛圖畫與精采故事,讓小學生對於食農教育推廣可以帶來不一樣的影響力。
美和科技大學將「加賀谷音樂輔療」導入現場教學,讓與會的成員們一起體驗
美和科技大學深刻的分享了「打掉重練也是一種收穫」。當課程進入社區的同時,不管是師生、社區居民的時間、認知與期待都需要經過長時間以及來回的磨合與調整。更是為了回應社區更多的需求與嘗試突破的可能性,更是結合各式不同的元素導入課程之中,並且密集召開教師社群月會,磨合各式課程合作的方式,其中在增補社區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更引入如健康、美容等相關技能,以「二皮活動(臉皮、肚皮)」、「三帖活動(顧腳骨、顧氣管、顧筋骨)」、「生命交響曲(融合音樂輔療與健美概念的團體表演)」等,帶動更多系所學生的參與。當天美和科技大學團隊也將「加賀谷音樂輔療」帶到現場,讓與會的成員們一起體驗。
台北醫學大學分享學生至場域踏查與提案與過程
台北醫學大學共有三個實作場域:暖暖、北投、大安,其中暖暖場域關注的是照顧者喘息服務,北投是失智症者照護,大安場域則是建康促進的參與式提案。核心教師團隊透過課程設計與規劃,讓同學們自主與社區進行互動與田野踏查,從中了解社會的需求與想要,進一步提案與嘗試解決方案,未來更有機會從中培育團隊種子,組成創業團隊種子。
第二部分的綜合座談,在場的三間學校夥伴針對偏遠場域經營與課程教學上該如何搭配,提出各自的問題與分享,最後計畫主持人劉舜仁老師表示,HFCC計畫的11所大學計畫執行過程中,正好也反映了台灣高教需要面對的問題,包括:城鄉、銀髮、食農等等,而每間學校的起始點與特色各不相同,經過計畫團隊的努力與改變,更有機會成就出各自的獨特方向與發展成為一股社會影響力的旋風。整個活動,就在熱烈的交流與討論中圓滿落幕!
人文跨界應用培力計畫主持人劉舜仁老師建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