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中區夥伴學校通識業務的交流,本校共同學科暨通識教育中心於109年1月16日在創藝學院C114(PBL)教室舉辦「中區夥伴學校通識主管暨行政同仁研習會」與會學校有來自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何永全及行政同仁、中國醫藥大學教務長陳悅生(現為該校主任秘書)及行政同仁、明道大學祕書陳惠伶、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主任謝翠娟及行政同仁、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主任張英陣及行政同仁、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主任丘慧瑩及楊菁老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主任魏炎順及行政同仁、靜宜大學主任吳仁彰及行政同仁,可見各校都盼能通過跨校通識相關業務交流與經驗分享以精進通識教學。
參與學校相見歡及交流
當日開場由東海大學教務長林良恭致詞,感謝各學校主管及行政人員的到來,並說明東海大學正在推動的博雅學習,基本上是建立在通識教育之上的,通識教育可提供學生更多不同領域的學習。通識中心主任陳文豪則簡介了東海大學通識課程,並分享「專業通識課程規劃理念」,即所謂的「雙掛課程」,亦即專業系所及通識中心所互開的課程。細言之,這類課程會有兩個課程號碼,在專業系所學生是修專業課的課程號碼,而外系學生是修通識的課程號碼,教師結合教學方法與學習理論,讓專業和通識教育融合,也能將老師的教學與研究拉上關係;陳主任進一步簡述此規劃的目的:有鼓勵與協助教師開發創新通識課程、精進通識課程教學方法與班級經營技巧、了解並分析學生學習成效、提供有志教學實務研究教師行動研究之場域、增進「雙掛」之課程的實質效益;再者其預期效益在幾個層面:於學生面,加深(通識)加廣(專業)、跨學系合作學習;於教師面,教學實務研究(計畫申請、評鑑、升等);於課程面,融合專業與通識的跨領域課程規劃;其他的預期效益,好比向下延伸、向外推廣至高中,也會有實質層面的效益,像是有助於招生。
接著,各校主管紛紛表達對「中區大專校院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的期待,希望上半場能夠邀請到通識學會的學者們來分享,下半場則有實務經驗上的交流,讓中區的夥伴們能夠相互取經,使得通識教育變得更好。靜宜大學主任吳仁彰則預告,在今年五月一日靜宜大學將舉辦研討會,邀請國內通識教育的講師及論文發表,年後將會發佈相關資料。
陳文豪主任致歡迎詞
各校對於如何結合專業課程及通識課程為「雙掛課程」的議題甚感興趣,陳文豪主任表示,不管學生是為何而來,都希望其能夠有所收穫。故老師在課程上必須有所設計並讓學生感到興趣,也可以由老師社群的討論而精進。另外則是班級的經營,一個課程中會有不同的學生,如何讓他們一同合作學習,這裡面便會有一些議題可以拿出來做研究,並寫成教學研究計畫的題目或部分研究內容。學生未來在社會上,遇到的人必定是與其領域不同的人,所學不同對問題的看法也不同,在大學的通識課程中,是最能夠與不同領域的人接觸,去培養學生與不同看法者之相處。
陳文豪主任專業通識教學實務分享
此外,各校提出目前對於通識領域的分類遇到困難,尤其現在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跨領域課程,彰師大的應對方法是將領域根據素養分類成為博雅一、二、三;台灣體育大學的做法則是,若有些課程是跨領域的,依照其比重來歸類為人文、社會、自然等三個領域。另,中國醫藥大學將國文課必修拿掉,而英文課必修虛級化,讓學生可修習更多更廣的通識課程,但並不是要學生不修中文或英文,而是去參與國文或英文所延伸之更廣的課程;中山醫學大學也將國文和英語的必修學分拿掉,改開外語的課程,如東南亞語言。
最後,在行政同仁業務執行的分享中,各校夥伴提出對「微學分」課程的實際做法與遭遇困難、教學評量填答率的提升做法、國文課程的改革與連結等等…,就在大家踴躍發言欲罷不能之時,時值正午時分,於是與會者們便一邊享用美味的佳餚,一邊與特別想交流的夥伴繼續話題;此次的研習會,就在身心收穫滿滿的滿足中畫下句點,期待下次再相會!
與會人員合照